0122 来去匆匆-《小人物阿云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回到洛阳,已经是傍晚。吃过晚饭,就在车站附近住了下来。

    第二天上午到少林寺。

    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的北边,东西绵延三十多公里,嵩山是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为九州之险,五岳之冠,海拔一千四百多米

    少林寺坐落于少室山上,在茂密的丛林中,所以取名“少林寺”。红墙碧瓦遮盖在参天大树下,门头挂着一块匾额,上书“少林寺”三个大字,苍劲有力。到处都是亭台楼阁,让人看花了眼。嵩山少林寺有一个景点就是十八铜人阵,十八铜人个个都和真人大小。据说在隋朝末年,群阀争天下,而当时李世民深陷险境被王世充部属追杀,逃亡途中得到少林寺的武僧的协助,终于逃出生天。后来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,为了褒奖少林寺的练武强身,匡扶天下的事迹而铸造了以十八武僧(也称十八棍僧)为原型的铜像。自此之后,18铜人就成了少林寺行侠仗义、救民保国的象征。少林功夫“禅武合一”的精神,对中华武术,乃至佛教信仰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。少林功夫在追求技法经济的同时同样重视心性的修炼,功夫,只不过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少林寺僧人通过修习少林功夫。找到觉悟佛法的另一途径,少林功夫的这种宗教品质和文化功能,丰富了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内涵。

    刚进入景区,一座刻着“嵩山少林”四个大字的石门映入我们的眼帘,大家感到特别兴奋。 以前我听过许多关于少林寺的故事,但都是耳听为虚,今天我就眼见为实吧!

    终于,我们来到了少林寺,只见红墙青瓦,威武雄壮,门额上是清康熙帝亲笔题写的几个鎏金大字——少林寺,正上方刻着“康熙御笔之宝”方印。匆匆照了几张相,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进入少林寺山门殿。这里供着大肚子弥勒佛,他慈眉善目,满脸笑容,好似欢迎游客的到来。过了山门,便是甬道,历代的许多石碑并列道路两旁,有些石碑下面还有大石龟呢!

    俗话说: “天下功夫出少林,少林功夫甲天下。 ”大家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少林武术表演馆,观看少林功夫表演。激昂的音乐声响起,一群僧人开始表演精湛的武功。他们在台上舞剑弄棒,游客们激动得眼睛不敢眨一下。

    先看棍术,他们手上看似普通的棍棒时而劈,时而刺,时而磕,被舞得呼呼生风。接着是拳术、刀术、气功、轻功,让人目不暇接,眼花缭乱。有个武僧更令人叫绝,有人用长矛刺他的胸口,他竟然将长矛杆顶弯了。

    看完表演,大家走到了塔林。一座座大小不一、形态各异的寺塔巍然耸立,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。听说只有功高的高僧才能在这里安葬建塔。至今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历代250多座石塔。

    看完塔林,发现了两个缆车,一个是看嵩山的,一个是看二祖庵的,买了后者,五十元一个人,往返。

    这个缆车可能跟想象的不太一样,一直在转,不停歇,要快速的跳上车,感觉比别的地方的速度要快一些,两个人一个车。缆车是半封闭的。比想象的简陋多了,没有安全带。

    刚开始,离地面并不高,刚刚到树顶部的样子。树叶已经没有什么绿色了。稍微有点凉风。

    车子离地原来越高,感觉前面的山几乎是垂直啊,心里有点小忐忑。

    费力的扭头往后看,电线越扯越远,大山在变小,远处的少林寺整体院子开始显现出来。

    车子开始有点往上倾斜了,车子是固定在钢丝上的,然后,整个钢丝是一个大的闭环线路,电机带动,缓缓的往山上去,到山上转个圈下来。

    经过巨大的支撑杆子的时候,会有些电缆和缆车碰撞的声响,有些小恐怖,让人会产生联想,缆车会不会掉下去啊。

    底下离地面最高的时候,感觉整个大山都小了,这种悬空的感觉,是最凉的,风凉,心里冷嗖嗖的,有点让人心揪着。

    还好,慢慢靠近终点了,缆车离山上的树也近了,心里觉得即使掉下去也摔不死了,就舒心了不少。

    山上的安全设施虽然不是很多,但还是可以的,最顶部的一个拍照点,旁边就是悬崖,给人一种刺激的感觉。

    坐缆车下山的时候,已经非常淡定了,树上挂的祝福牌子,红红的,有好多,像红花,还能听到林子里有动静,像松鼠。

    走出山门,已经是下午两点了,买了点纪念品,就急忙乘车赶黑回到了望嵩。

    回来的路上,大家都疲惫了,不久都发出了鼻声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