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06 寄生之虫-《小人物阿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你胆子不小啊!老师辛辛苦苦的教你,你敢骂老师?!走,去教室。”

    到教室,张老师严厉地批评了阿云,说阿云骂老师,道德败坏,免去了阿云的班长,由郭太接任。要求全班同学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,写阿云的大字报。

    阿云迷糊了,李老师没有说“寄生虫”是骂人的,可张老师说是骂他的。又不敢问,只好做检查,接受同学们的批判。

    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,阿云终于明白:自己说老师肚里有“寄生虫”不是骂人的,并没有错。而张老师把问题考虑的严重了,也许是政治的年代,大家都比较敏感吧?

    阿云考虑的是这个词的本意,而张老师敏感的是这个词的引申义。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。

    通过这件事,阿云明白,处理一件事,一定要冷静,要冷处理,把情况吃透,搞明白。这件事虽然对少年的阿云造成了伤痛,但对阿云的人生,却得益匪浅。

   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,看到张老师,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气愤和不满,而是对张老师施教孜孜不倦的负责精神由衷感激,自己数学、物理的根底,还有浓浓的张老师痕迹。

    一日之师,终身之师。师生之情,安能忘记?

    经过整顿,学校教师打牌的风气总算遏制住了。教师们认真备课、认真批辅、努力讲好课的风气逐渐形成。但各班仍有一些“刺头”学生,需要治理。

    在教师会议上,大家都报了这些学生的名字和违反班级纪律的事例。对治理的办法,提出了很多建议。

    通过梳理,这些学生发生问题的原因,有学校的因素,更多是家庭的因素,缺少管理,缺少配合。所以要解决问题,首先得能够见到家长,才可能进行沟通,协商办法。

    会后,班主任要求“刺头”学生,回去叫家长。也有班主任说,叫不来,你就不要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